造车内卷,激光雷达得利 | 年终特辑⑩
报道数字经济
定义转型中国
2021年,科技大厂扎堆造车,激光雷达乘势起飞。
编辑 | 鹿野
科技大厂扎堆入局造车,搅动车市一池春水。
玩家多了,“内卷”也就开始了。当智能化成为新车的核心能力,以激光雷达为代表的硬件数量成为各家的比拼重点。公开信息显示,各大厂商几乎都有计划量产的激光雷达车型。
激光雷达产业乘势而起,融资笔数和定点车型数量都达到了全新高度。
2022,“量产元年”
百度与吉利合办集度汽车,阿里与上汽集团、浦东新区联合推出智己汽车,雷军亲自挂帅小米造车,360则入股哪吒汽车......他们都选择成为造车领域的“主角”。
华为与腾讯则甘当“绿叶”,前者软硬结合,同时布局零部件与智能解决方案;后者则专注“连接”,打造“云、图、ID”为核心的数字底座能力。此外,京东、大疆、科大讯飞等企业,也相继透露出造车领域的新动向。
新玩家的加入正在颠覆整个汽车市场,车企开始了一场大比拼,智能硬件是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
仿佛一夜之间,激光雷达这个被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攻击为“傻瓜才用”的硬件,变成了车圈最炙手可热的“香饽饽”。无论是造车“老炮”,还是造车新兵,最新款的量产车上多数都安装了激光雷达,长城旗下沙龙汽车甚至放话:“4颗以下不要说话”。
业内人士推测,随着造车圈的“内卷”,激光雷达即将迎来“量产元年”。
目前,长城、广汽、蔚来、理想、小鹏等整车厂都在积极布局以激光雷达为主传感器的自动驾驶方案。截至去年12月,宣布搭载激光雷达的车企已达20余家,仅在去年广东车展亮相的激光雷达量产车型,就有13款。
据泰伯网不完全统计,有19款车型的交付时间集中在2021年到2022年,多款车型已官宣定点激光雷达。
另据车智数据库显示,目前已宣布定点激光雷达的车型中,搭载一颗激光雷达的车型有蔚来et7(包括2022年12月上市的et5)、高合HiPhi Z、上汽智己L7等,而小鹏G9、上汽智己LS7等车型是搭载两颗激光雷达,广汽埃安Aion LX Plus、阿维塔11、威马M7等车型搭载了三颗激光雷达,沙龙机甲龙搭载了4颗激光雷达。
其中,速腾聚创、华为、禾赛、图达通、大疆Livox、Luminar等,都是车型定点的热门品牌。
爆发前期,资本抢注
业界普遍认为,激光雷达市场已经处于爆发前期。
根据华泰证券的测算,2022年国内车载激光雷达出货金额有望达15亿元,至2025年有望提升至110亿元,对应2023~2025年CAGR为94%。
另据咨询公司 Yole 预测,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18亿美元增至2026年的5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1%。其中,ADAS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11%。自动驾驶细分市场预计在 2026 年达到 5.75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3%。
伴随激光雷达市场逐渐成熟,这一领域的融资频次和金额也在逐步上升,至2021年达到新的高峰。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激光雷达领域融资事件合计25起,金额超140亿元,其中车载激光雷达共收获近 38 亿元。
现阶段,头部激光雷达企业已经完成技术积累,高性能的车规级激光雷达产品已经相对成熟,成本也在相对缩减,车规量产已经具备条件。据媒体统计,去年的该领域融资事件中,天使轮及种子轮仅占2%,B轮及后续轮次的融资事件正在增加。
可以预见,随着自动驾驶落地应用场景逐渐明确,资本会将更多目光投向相对成熟的头部企业,新入局的造车玩家,也几乎都已选择了自己看好的头部激光雷达企业。
华为:
虽然入局不久,但华为已经在激光雷达产业中异军突起。
华为在2020年8月正式宣布入局激光雷达业务,仅仅一年多时间,华为已经与北汽、广汽、长安、哪吒等整车厂开展合作。华为自研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预计将于2021-2022年间在合作车型陆续上车,每车安装数量在1-3颗不等。
Yole Development数据显示,2021年华为已成为第五大激光雷达供应商,占据3%的全球市场份额。有分析师表示,按照目前主机厂规模估算,华为激光雷达年出货量预计将超过十万颗。
禾赛科技:
禾赛科技是去年毫无疑问的大热选手,年初终止科创板IPO申请的波折并未影响资本及企业对它的关注。
2021年,禾赛科技与超过12家整车厂及自动驾驶企业达成合作,与造车新势力中的理想,以及新入局的百度、集度和小米都关系匪浅。
去年11月,小米产投继6月领投禾赛科技后,以七千万美元再度加持。加上之前官宣的超3亿美金融资,禾赛科技D轮融资总额超过3.7亿美元,领投方除小米产投外还包括高瓴创投、美团和CPE等。
百度以及它与吉利合作的集度汽车,都选择了禾赛科技。百度宣布将与禾赛科技共同研发新一代激光雷达产品并将其搭载于第五代Robotaxi上,集度也官宣了与禾赛科技的战略合作。
此外,禾赛科技还与英伟达合作,将Pandar128激光雷达应用于NVIDIA DRIVE平台,作为英伟达自动驾驶开发系统的Ground Truth传感器使用。
不久前,禾赛科技正式发布的长距混合固态激光雷达AT128,即将搭载于理想X01。该雷达面向ADAS前装量产,可同时满足远距(200m@10%)和超高点频(153万每秒,单回波)。
速腾聚创:
主打MEMS 激光雷达的速腾聚创背后同样不乏巨头,曾获得来自阿里巴巴集团旗下菜鸟网络,以及上汽、北汽、宇通等企业的战略投资。
去年12月,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与速腾聚创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同时,比亚迪还对速腾聚创进行战略投资(具体金额未透露)。
媒体公布的数据显示,速腾聚创在2021年内拿下了超过40款车型的前装量产定点订单,成绩斐然。另有消息称,速腾聚创考虑今年在香港IPO上市,预期募资或达10亿美元。
一径科技:
同样主打MEMS激光雷达,一径科技近日也拿到了新融资。
1月10日,一径科技完成Per-C轮融资,由小鹏汽车领投,金额数亿元。完成后,小鹏汽车投持股6.2081%。此前,一径科技已经跟多家无人配送、无人物流技术公司达成定点,包括嬴彻科技、元戎启行等。
半固态崛起,成本待降
尽管激光雷达已经开始了量产初试水,但距离真正大规模落地仍有距离,成本是最大的问题之一。
前文表格可以看出,现阶段安装了激光雷达的车型价格普遍偏高,多数售价在30-80万之间,豪华车型定价达80万以上。
调研机构数据显示,当前激光雷达产品均价普遍在1000美元左右,而其他传感器价格均已下探到150美元以下,单个车载摄像头价格最低甚至已降至30美元左右,激光雷达与其他传感器的价格差距仍然存在。
对于主机厂商来说,需要在不同的激光雷达产品之间,基于性能、车规可靠性、成本、量产性等要素,综合选择一个最优解。
根据扫描模块结构划分,激光雷达可大致分为:机械式、半固态、固态三种。
机械式激光雷达最早进入市场,技术已经进入稳定期,但因为体积大、对装配要求高、使用寿命短等原因,很难满足前装量产需求。固态雷达扫描速度快、精度高,但是目前技术尚未成熟,短期内难以实现商业化。
性价比相对更高的半固态激光雷达在现阶段前装可量产方案中较为主流,前述几家热门企业也大多选择这一路线。
只是,各厂商对转镜、MEMES 微振镜、棱镜等半固态的细分技术路线仍存差异。
参考此前毫米波雷达的发展路径来看,半固态激光雷达仍然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成本也仍然偏高,距离真正的大规模落地距离尚远。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2800余家激光雷达相关企业。其中,1170余家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内,占比41.4%。大批新入局的激光雷达玩家,需要找到正确的路线才能突围。
同时,从整车厂到激光雷达企业,产业链正在从控制上游元件成本、技术路径迭代等处着手,寻找解决方案。国信证券分析师表示,激光雷达价格伴随着技术方案朝半固态及纯固态的推进将有望持续下降,由2021年的1500美元/颗降至2025年的400美元/颗。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 2.0》明确表示,到2025年,L2-L3 级的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比例超过50%,而到2030年,这一占比将超过70%。激光雷达,势必会伴随汽车智能化的巨大空间共同成长。
数十年前汽车产业刚刚开始与消费电子结合时,扬声器、音响等配套硬件一度迎来巨大红利。如今,汽车已经成为最大的智能硬件综合体,自动驾驶相关的软硬件即将借此腾飞。
当性能、可靠性和成本三大条件齐备时,激光雷达将迎来真正的量产元年。
加群提示
▶泰伯网目前建有七大领域社群:GIO企业家群、科技大厂公关群、资本机构群、汽车出行群、新航天探索群、云服务与智慧产业群、测绘地理信息群,入群请加泰伯小姐姐(微信:taiboxiaojiejie),同时备注您想进的群。
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送至邮箱:news@taibo.cn
商务合作:18500135491
法律顾问:盈科律师事务所
《精读》
⊙产业元宇宙崛起,数字孪生升温 | 年终特辑⑧⊙北斗下一站,万亿落地 | 年终特辑⑦⊙高精地图2021:玩家变了,打法也变了 | 年终特辑⑥⊙低轨卫星,在「不」沉默中爆发 | 年终特辑⑤⊙2021,实景三维已打好“地基” | 年终特辑④